专利摘要:
一光學透鏡連接器係包括用於被動連接對準之對準特徵。對準特徵係為C型並具有概呈平面表面以與一對接連接器構成介面。對準特徵係藉由相鄰於對接連接器的平面表面作配合以使一光纖被動地對準於光學透鏡連接器中的一光學透鏡。當構成介面合併時,對準特徵係限制連接器相對於彼此的側向及垂直動作,其有助於使光學透鏡保持對準於光纖。
公开号:TW201323956A
申请号:TW101141552
申请日:2012-11-08
公开日:2013-06-16
发明作者:Chun-Chit Lam;Jamyuen Ko
申请人:Intel Corp;
IPC主号:G02B6-00
专利说明:
具有C型平面對準及固定特徵的光學收發器介面 發明領域
本發明的實施例係概括有關於光學互連,且更特別有關於一具有對準特徵的光學互連透鏡。 著作權告知/許可
本專利文件的揭示之部分係可能含有受著作權保護的材料。著作權擁有人並未反對如同出現於專利商標局專利檔案或記錄中之任何專利文件或專利揭示的重製,但此外則保留全部的著作權權利。著作權告知適用於如同下文描述及附圖中的全部資料並適用於任何下述軟體:著作權©2011,英代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保留所有權利。 發明背景
現今的電腦平台架構設計係涵蓋用以將一裝置連接至另一裝置的許多不同介面。介面提供用於運算裝置及周邊之I/O(輸入/輸出),並可使用多種不同協定及標準來提供I/O。不同的介面亦可使用不同硬體結構來提供介面。譬如,現今的電腦系統典型係包括具有對應連接介面的多重埠,如同在用以連接裝置的線纜端之物理連接器及插塞所實行。常見的連接器類型可包括具有一數量的相關聯USB插塞介面、顯示埠(DisplayPort)、迷你顯示埠(MiniDisplayPort(MDP))、高解析多媒體介面(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火線(Firewire(如同IEEE 1394提出))、或其他連接器類型之一通用序列匯流排(USB)次系統。
一般認為:互連上具有增加的產出係為所欲的。雖然光學信號已知具有高的帶寬資料轉移,實行光學信號互連係對於運算裝置的插拔環境及小形狀因數構成挑戰。此外,與既有裝置的回溯相容性或形狀因數相關之議題係可能降低在既有架構中使用光學信號的能力。尚且,可能由於重覆使用造成連接器鬆弛而使光學信號劣化。因此,可能因為正常使用一連接器及對應的介面埠降低了介面效力而使光學信號轉移劣化。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係特地提出一種光學透鏡連接器,包含:一透鏡體部,其具有配置於該體部上之一光學透鏡,經由該光學透鏡交換光學信號;及兩C型對準結構,其位於該透鏡體部的一表面之一周邊上,該等C型對準結構位於該透鏡體部的表面之一平面中,其各僅在三側上於該平面中圍繞一實質矩形空間,該平面係正交於經過該光學透鏡的光傳播之一聚焦線,該等對準結構具有實質平面表面及實質矩形橫剖面,該等矩形空間係與用以使一光纖與該光學透鏡構成介面之一跨接件連接器上的對接停止表面機械性構成介面,該等對準結構將該跨接件連接器的光纖被動地對準至該光學透鏡,且當與該光學透鏡連接器構成介面時限制該跨接件連接器的側向及垂直動作。
102,104‧‧‧線纜總成
110‧‧‧印刷電路板總成(PCBA)
120‧‧‧接觸殼體
130‧‧‧積體電路(I/C)
140‧‧‧透鏡體部
142‧‧‧對準根段
144‧‧‧TIR(全內反射)表面
146‧‧‧透鏡表面
148‧‧‧光學透鏡
150‧‧‧跨接件連接器
152‧‧‧對準結構停止表面
154‧‧‧通孔
160‧‧‧跨接件連接器/光纖
170‧‧‧閂鎖
172‧‧‧閂鎖臂
174‧‧‧固定表面/閂鎖間隙
176‧‧‧閂鎖170的下部分/根段凸緣
182,184‧‧‧介面
200‧‧‧主動光學線纜(AOC)總成
210‧‧‧連接器殼體
220‧‧‧屏蔽件
230‧‧‧電接頭
240‧‧‧光纖
300‧‧‧系統
310,400‧‧‧裝置
312‧‧‧處理器(proc)
320‧‧‧埠
322‧‧‧殼體
324‧‧‧光學路徑
326‧‧‧電路徑
330‧‧‧周邊裝置
332‧‧‧插塞
334‧‧‧線纜
410‧‧‧處理器
420‧‧‧音訊次系統
430‧‧‧顯示次系統
432‧‧‧顯示介面
440‧‧‧I/O控制器
450‧‧‧功率管理
460‧‧‧記憶體次系統
470‧‧‧連接性
472‧‧‧蜂巢連接性
474‧‧‧無線連接性
480‧‧‧周邊連接
482‧‧‧周邊裝置(“前往”)
484‧‧‧周邊裝置(“來自”)
下文描述係包括實行本發明實施例作為範例以供示範之圖式的討論。應瞭解圖式係為範例而非限制。請瞭解本文提到一或多個“實施例”係指描述本發明的至少一實行方式中所包括之一特定的特徵(feature)、結構或特徵構造(characteristic)。因此,本文出現的諸如“一實施例中”或“一替代性實施例中”等用語係描述本發明的不同實施例及實行方式,且未必皆指同一實施例。然而,其亦未必互斥。
圖1A至1F顯示具有擁有c型平面介面表面的一光學透鏡連接器及一光纖跨接件連接器、及一閂鎖之一插塞總成的一實施例之方塊圖;圖2是用以與一電接觸殼體構成介面之具有光學組件的一主動插塞總成之一實施例的方塊圖;圖3是其中可使用一主動光學線纜總成之一系統的一實施例之方塊圖;圖4是其中可使用平坦表面介面連接器之一行動裝置的一實施例之方塊圖。
接著描述特定細節及實行方式,包括描述用以描繪下述部分或全部實施例之圖式,並討論本文所提出的創新概念之其他可能實施例或實行方式。下文概略介紹本發明的實施例,然後參照圖式作更詳細描述。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如本文描述,一光學連接器總成包括一光學透鏡連接器及一跨接件連接器。光學透鏡連接器包括用於被動連接對準之C型概呈平面對準特徵。因此,對準特徵具有概呈平面表面及一概呈C型形狀以與跨接件連接器構成介面。跨接件連接器具有相鄰於光學透鏡連接器的C型平面表面對準之對接平面對準表面。對準特徵將跨接件連接器的一光纖被動地對準於光學透鏡連接器的一光學透鏡。當連接器構成介面合併時,對準特徵的C型形狀係固持跨接件連接器的對接元件以限制連接器相對於彼此的側向及垂直動作,其有助於光學透鏡對準於光纖。在一實施例中,一閂鎖將跨接件連接器固持至光學透鏡連接器,而強化且固定住互連。
在一實施例中,C型對準特徵可稱為光學透鏡連接器的根段(stubs),配置於周邊上,且從透鏡體部延伸。在一實施例中,C型對準特徵係為跨接件連接器的部份,且光學透鏡連接器包括對接表面及空間以與跨接件連接器的C型對準特徵構成介面。C型對準結構配置於透鏡體部的表面之一周邊上並位於與透鏡體部的表面相同之平面中。C型對準結構的各者僅在三側上於平面中圍繞一實質矩形空間。雖然C型對準特徵可稱為根段,在C型形狀中心構成介面之對接停止表面亦可稱為一根段。
圖1A至1F顯示具有擁有c型平面介面表面的一光學透鏡連接器及一光纖跨接件連接器、及一閂鎖之一插塞總成的一實施例之方塊圖。顯示各圖以突顯光學透鏡連接器與光纖跨接件連接器之間的互連的特定型態。系列地看,圖1A至1F顯示將兩連接器互連成單一總成之製程。圖1A至1F的元件在各圖一致地編號。所顯示的特徵在各圖未必皆以編號識別。若一所描述特徵未在所描述圖中被識別,將瞭解其係為用以顯示其中以編號確切識別特徵之一圖式的對應特徵之所描述圖式的部分。
參照圖1A,印刷電路板總成(PCBA)110係為一具有線跡、接頭、潛在的通孔導孔、電路組件、及經安裝結構之PCB,如該技藝已知。PCBA 110包括安裝其上的積體電路(I/C)130。I/C 130係為一進行有關信號及信號處理的邏輯操作之處理器。特別來說,I/C 130進行有關電接頭與光纖之間所交換信號之處理。電信號係在接觸殼體120中的電接頭上作交換(接收及/或發送)。光學信號經過光纖160作交換(接收及/或發送)。
透鏡體部140包括一光學透鏡(下文對於圖1B討論及顯示)。光學信號係經過對應光學透鏡從光纖160作交換,並轉換成藉由I/C 130作處理的電信號。對於在接觸殼體120所接收的電信號,I/C 130處理電信號並將信號送到一光學信號轉換器,光學信號轉換器將光學信號經由透鏡體部140輸出至光纖160。反之,對於在光纖160上所接收的光學信號,透鏡體部140將光學信號聚焦於用以將光轉換成電信號之受體上。電信號轉而被處理及發送經過接觸殼體120的電接頭。
將瞭解:處理可指在一信號上任何種類的邏輯操作。特別來說,信號的定時及格式、封包化、或一通信標準的其他元件係在光學及電信號之間為不同。許多電信號包括一其中可平行發送多重位元之信號匯流排,而光學信號則典型為序列式。即使在一序列電通信的實例中,封包或電通信封裝體將概括在光學與電信號之間為不同。因此,I/O 130藉由將一協定或通信標準的一信號映繪至對應於一不同協定或通信標準者來轉換信號。
將瞭解可能需要不同處理以支援不同通信標準。在一實施例中,I/C 130對於一特殊電標準(譬如MDP、USB)具有特異性。通信標準係對應於接觸殼體120中之接頭的腳位。在一實施例中,I/C 130係為可放在多重不同連接器類型的PCBAs上之一可重覆使用組件。因此,I/C 130可對於不同連接器類型被程式化。I/C 130可為任何類型的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微控制器、微處理器、或其他處理邏輯裝置。
在一實施例中,透鏡體部140包括TIR(全內反射)表面144。熟習光學技藝者瞭解:當一光學信號穿過一透鏡的一面、且在光學信號傳播方向之一相鄰表面為斜角狀時,光將至少部份地被反射。當相鄰表面的角度為充分陡峭時,將具有全內反射,表示並沒有來自光學件的光穿過相鄰表面,而是在透鏡表面身為其一部份的材料體部中全都被內反射。如該技藝所瞭解:角的陡峭度依據製成透鏡體部的材料、相鄰表面的另一側上之材料(譬如空氣vs.抵靠或製造於相鄰表面的外側上之某其他材料)、及光學信號的頻率而定。
TIR 144係反射或重新導引一穿過透鏡的光學信號往下朝向PCBA 110的頂表面(將圖1A所指向的曝露表面視為PCB的“頂”表面)。如同熟悉該技藝者瞭解:配置於PCBA 110的頂表面上之一光學耦合機構係接收光並回應於光學信號產生電信號。電信號如上文討論般藉由I/C 130處理。對於發送至光纖160之信號,光係回應於I/C 130所產生的電信號而被產生、受到TIR 144反射、並穿過光學透鏡來到光纖160。
透鏡體部140包括對準根段142,其可以數種不同方式描述。一種描述對準根段142的方式係當成是從體部周邊延伸出之透鏡體部140的部分或部份。另一種描述對準根段142之方式係當成是附接至透鏡體部140周邊或外表面之根段部分。在一實施例中,對準根段特徵可被包括在跨接件連接器、而非光學透鏡連接器上,且下文討論可被倒反。
對準根段142係延伸遠離包括光學透鏡之透鏡體部140的一表面之平面。在一實施例中,各對準根段具有一概呈矩形橫剖面。將瞭解:可實行添加角落的圓化或斜面化而不改變對準特徵的原理。對準根段142概呈C型形狀。在一實施例中,各對準根段142具有一側表面,該側表面係共面於透鏡體部140的一側壁或與其共用一表面。在一實施例中,根段從透鏡體部140的延伸係具有一間隔,該間隔係生成光纖與光學透鏡之間的一所欲停止間隔。譬如,可能欲具有一特定間隔以將光妥當地聚焦於透鏡與光纖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C型形狀的開啟側係面對彼此,如圖所示。然而,C型形狀的定向(亦即,根段中的開口指向哪方向)可為任一方向。為了製造簡單起見,建議沿著透鏡體部的概呈矩形形狀的四個平面將根段製成正方形,開口相對於透鏡體部及PCB指向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根段的開口可面對同方向,或面對不同方向。如圖示般使開口面對彼此係可提供一種壓縮住光學透鏡且使其保持對準之優點。
跨接件連接器150係包括與對準根段142機械性構成介面或配合在一起之對接或對應的對準結構停止表面152。如上述,結構亦可被倒反,跨接件連接器150可包括從連接器的一體部延伸出之對準根段,且透鏡體部140則將具有對應的停止表面。
停止表面152亦可稱為根段、並配合於被對準根段142的C型形狀所圍繞之空的空間內。停止表面152藉此配合相鄰於或抵靠於對準根段142。將瞭解:對準根段142及停止表面152在不只一表面上構成介面。構成介面的表面各者係為平坦或平面狀,而不像傳統的柱及孔。此外,停止表面152並未在全部側上皆被對應的對準根段142所圍繞。因此,各停止根表面152的至少一表面未與對接對準根段142的一表面構成介面。
跨接件連接器150係包括停止表面152之間的一前表面,其包括一或多個通孔154,對於跨接件連接器150的各光纖160設有一通孔。在一實施例中,各光纖160包括一波導以轉移一光學信號及一覆蓋住波導之覆套,且覆套被剝除以曝露出被乾淨剪切且插入通孔154內之波導的一部分。前面或前表面係容許各光纖(位於跨接件連接器150內部)被定位為正好在一相關聯通孔154後方抵住跨接件連接器150的表面。在一實施例中,停止表面152具有一深度或長度以將具有通孔的前面定位為靠近包括光學透鏡之透鏡體部140的面或表面。跨接件連接器150的前面可緊密地分隔而不碰觸透鏡連接器140的光學透鏡表面,且光纖(通由通孔154)藉由對準結構152及對準根段142對準於光學透鏡。在一實施例中,連接器150的前面係抵靠包括光學透鏡之透鏡體部140的面或表面,且光纖(經由通孔154)藉由對準結構152及對準根段142對準於光學透鏡。
如上文討論,對準特徵(根段)並未在突出結構(停止表面)的整體周邊周圍構成介面。對準特徵將在三側上構成介面,且停止表面在被C型形狀所圍繞的空間中抵住透鏡體部構成介面。
在一實施例中,閂鎖170滑動於跨接件連接器150及透鏡體部140上方以將介面固定在兩連接器組件之間。在一實施例中,閂鎖170係為一金屬片閂鎖。閂鎖提供額外機械支撐以達成光學耦合上的優良控制。在一實施例中,閂鎖170據稱將兩連接器鎖固在一起。因此,在一實施例中,對動對準結構及連接鎖固的組合係提供用於光學介面作用之穩定性及對準。
參照圖1B,從一不同觀點顯示總成。圖式係識別PCBA 110及接觸殼體120。並且,透鏡體部140接近I/C 130(在圖1B未以編號識別)配置於PCBA 110上。對準根段142係從透鏡體部140的一部分突出或延伸、並提供與跨接件連接器150的對接對準特徵之介面作用。
如同上文對於圖1A所討論,透鏡體部140包括一透鏡表面,顯示成透鏡表面146,其包括表面上的一或多個光學透鏡148。透鏡表面146相鄰於TIR表面144,且來自光纖160穿過光學透鏡148之光學信號係反射離開TIR表面144。類似地,當跨接件連接器150與透鏡體部140(一光學透鏡連接器)構成介面時,可經由光學透鏡148再被導引離開TIR表面144之信號係將被導引至光纖160。
將瞭解:透鏡表面146係為一概呈平面表面,位於與傳播經過光學透鏡148之光的一聚焦線呈正交之一平面內。對準結構將跨接件連接器150的光纖160被動地對準至光學透鏡148,並當與光學透鏡連接器構成介面時限制跨接件連接器的側向及垂直動作。
從圖1B的觀點將瞭解:閂鎖170的下部分176如何配合抵住跨接件連接器150背部的底部,位於光纖160下方。參照圖1C,顯示閂鎖170被定位為以下部分176抵住跨接件連接器150背部,位於光纖下方。閂鎖臂172被往下帶到固定表面174以將閂鎖170固持就位。當閂鎖170被固定就位時,其將跨接件連接器150固持至PCBA 110上的光學透鏡連接器。請瞭解:光學透鏡連接器係包括透鏡體部、以及包括透鏡之表面、暨對準特徵(如圖示的臂、或一替代性實施例中的空間)。
在一實施例中,閂鎖170包括閂鎖間隙174,其與透鏡連接器的對準根段142上之對應的根段凸緣176構成介面。根段凸緣176突出於透鏡體部140的頂表面上方。在一實施例中,對準根段的C型形狀之一部分係共面於透鏡體部140的底部,另一部分共面於透鏡體部140的一側表面,且其他部分高於透鏡體部140頂表面的平面。因此,C型對準根段係突出經過閂鎖間隙174,而提供又一個用於對準及固定強度之組件。
參照圖1D,圖式顯示被定位抵住跨接件連接器150背部、位於光纖160底下之閂鎖170的一不同觀點。並且,閂鎖臂172亦固定抵住透鏡體部140的固定表面174。在一實施例中,透鏡體部140被膠接或環氧樹脂接合至PCBA 110上,其身為或包括一諸如FR4等基材。透鏡體部140可經由諸如一機械連接器、一閂鎖、銲料、或其他機構等另一部件被固定至PCBA 110。在一實施例中,光纖160被膠接至跨接件連接器150。在一替代性實施例中,光纖160可經由其他部件、諸如藉由一配合至跨接件連接器150的體部上之固定蓋被固定至跨接件連接器160。
為了將跨接件連接器150接合至透鏡體部140,閂鎖170轉移至跨接件連接器150,如圖1D所示。現在參照圖1E,線纜總成102包括跨接件連接器150,其具有滑入透鏡體部140的C型對準根段142內之停止表面。當跨接件連接器150移往透鏡體部140的光學表面,透鏡體部140的對準臂(被動地)進行光學透鏡148與對應光纖160之間的光學對準。
在一實施例中,透鏡體部140的固定表面174包括位於其表面上的凹口以接收閂鎖170。凹口可有助於將跨接件連接器機械性固定至光學透鏡連接器。凹口會能夠使閂鎖170更良好對準於透鏡體部140上方、且具有更好的固定作用。
介面182顯示對準根段142及停止表面152導致之透鏡體部140與跨接件連接器150之間所產生的介面。將瞭解:在一實施例中,跨接件連接器150的前面(其包括通孔)係抵靠透鏡體部140的透鏡表面。在一實施例中,跨接件連接器150的停止表面與透鏡體部140的透鏡表面之間具有一間隙(如圖所示)。在兩實例任一者中,跨接件連接器150的停止表面可被視為相鄰於或旁近於透鏡體部140的光學透鏡表面。間隙或缺乏間隙將依據一所設計的焦點而定。對準臂的端表面係在所設計的焦點處停止住跨接件連接器。
參照圖1F,線纜總成104與線纜總成102相同,其中閂鎖170經由閂鎖臂172接合於透鏡體部140。因此,閂鎖170將跨接件連接器150固定至透鏡體部140,並使介面182固定於介面184。介面184顯示C型對準特徵的凸緣以及閂鎖170之間的介面。介面被“固定”係指介面特徵的鎖固,其隨後將連接器組件固持在一起、並確保利用線纜總成104維持連接器上由對準特徵所提供的對準。
圖2係為具有光學組件以與一電接觸殼體構成介面之一主動插塞總成的一實施例之方塊圖。總成200可稱為一主動光學線纜(AOC)總成。總成顯示具有殼體及屏蔽件之圖1F的線纜總成104之一實施例。
更特別來說,連接器殼體210係圍繞且包圍線纜總成,包括介面連接器及線纜總成的主動元件。屏蔽件220覆蓋住接觸殼體,其提供電接頭230。電接頭230係為經由其與一連接至總成200的裝置交換電信號之部件。光纖240係為據以使例如光學信號等信號穿過線纜之部件。
因此,一線纜可經由電信號而與一裝置構成介面,並經由光學信號將信號轉移至另一裝置。線纜的另一端可為原生光學性、或原生電性。對於另一端的一原生光學線纜介面,光學信號將單純以光學形式被轉移至/自另一連接器或另一裝置。對於光纖240另一端的一電性原生介面,將具有一類似的主動光學線纜總成以將光學信號轉換成電信號以在電接頭上作轉移。
如上文提及,對於總成200,具有位於插塞頭(總成200)內側之主動元件,諸如雷射二極體、光電二極體、及控制I/C。控制I/C係指圖1A至1F的I/C 130。雷射二極體及光電二極體可用來在光學與電性之間轉換信號(亦即,一雷射二極體用以從一電信號產生一光學信號,且一光電二極體用以從光學信號產生電信號)。為了將光從AOC總成200的一側傳送至另一側,利用一透鏡體部(譬如上述的透鏡體部140)以將來自位於發送側的一雷射二極體之光聚焦在一跨接件連接器(譬如上述的連接器150)中之一光纖(譬如上述的光纖160)上,並將來自光纖的光聚焦至位於接收側的光電二極體上。光纖及光學透鏡係經由C型對準結構被對準。在一實施例中,利用一閂鎖(譬如上述的閂鎖170)使透鏡體部及跨接件連接器保持在一起以維持良好的光學耦合。
上文雖參照所顯示的特定實施例,接著將作更概括性討論而不特定參照圖式。將瞭解:所描述的平坦或平面表面具有優於傳統採用孔及銷針的技術之優點。柱或銷針的製造及/或機械加工係導致由於難以維持尺寸及位置公差所造成之不欲具有的變異。此外,圓滑狀組件係引進推拔化的困難,其引進必須被保持之另一維度的公差。相反地,所描述的實施例使用平坦表面。藉由如是表面,只需要應付維度公差,而非維度、位置、及可能包括的推拔化。因此,可消除潛在具有之多重維度的公差。
本文所用的聚焦線及傳播方向係指一光學信號在轉移時被概括傳播的一方向。聚焦線可指一條將以透鏡焦點為基礎延伸經過透鏡兩方向且來到其外之假設的線。譬如,經過一光纖之一光學信號的一傳播方向係沿光纖長度往下、且正交於光纖的一橫剖面圓形。提及一光學透鏡連的一傳播方向係指光如何概括穿過透鏡。提及一透鏡,傳播方向亦可稱為一聚焦線,係指光學信號藉由透鏡的聚焦。聚焦線概括正交於一其上配置有一光學透鏡之透鏡表面。
將瞭解:對準臂係限制跨接件連接器相對於光學連接器之垂直及水平動作。因此,考慮到光學連接器具有與一背離(頂部)可供安裝其上之一PCB的表面及一面朝(底部)該PCB的表面呈現對應之頂及底表面,垂直動作的限制係指限制住跨接件連接器體部的一平面而不相對於光學連接器的一平面(頂及底表面所形成的平面)呈現傾斜。考慮到光學連接器具有與PCB呈實質正交或呈直角或呈正交的表面相對應之側表面,水平動作的限制係指限制住跨接件連接器在頂及底表面所形成的平面內之角度旋轉。
如上文提及,在一實施例中,對準臂被視為是形成透鏡體部的表面之部份。在另一實施例中,其被視為是與透鏡體部的表面分離之部分,但仍共面於透鏡體部的一或多個表面。對準臂可具有一與透鏡體部共用或共面於透鏡體部的一側表面之側表面。在一實施例中,對準臂各具有一共面於透鏡體部的相對側之表面,並皆具有一共面於透鏡體部的底表面之表面(譬如抵靠PCB)。在如是一實施例中,可包括有一舌對準特徵,其在一表面上共面於透鏡體部的頂表面。不論何種組態,在一實施例中,透鏡連接器係包括面朝上及下之對準臂(譬如分別為在其頂表面與透鏡體部頂表面之間具有一間隙之一對準臂,及在其底表面與透鏡體部底表面之間具有一間隙之一對準臂)。
一光學透鏡相對於透鏡體部係稱為位於上方。將瞭解:一透鏡可由任何適當的材料構成,其可包括塑膠、玻璃、矽、或可被定形及提供光學聚焦的其他材料。透鏡體部可包括多重材料,其中至少一光學表面係為一用以導引及再導引光傳播的適當材料。
現今,塑膠透鏡是一種常見的選擇,著眼於其提供成本、製造的便利性、及耐久度。在一實施例中,光學透鏡設計成支援擴張束光學介面作用。在一擴張束途徑中,光學透鏡係擴張且準直發射信號、並聚焦經接收的信號。如同熟習該技術者瞭解,準直係指使光信號的光子在接收上更為平行。
一AOC總成可配合使用插塞或容槽(插塞插入其內)。插塞或容槽常用來使周邊裝置(可能是上述相同類型裝置的任一者)連接於一主機裝置。一插塞可直接建造在一周邊裝置內(具有或沒有一繩線)、或可經由一獨立線纜被互連至另一裝置。獨立線纜係包括可包含如上述的一AOC總成之插塞及/或容槽。
將一連接器對接於另一連接器之本文討論係指提供一機械及導通性連接。將一連接器對接於另一連接器典型地亦提供一導通連接。連接器的連接係經由殼體及對準特徵發生、並典型地包括光纖信號傳輸元件的對準及/或電接頭的接觸。
本文所描述的不同總成各者可亦稱為一“次總成”。可在一總成與一次總成之間作出技術性區分。譬如,一總成可指一“完成的”產品、或一製成物品的一完成的系統或次系統,而一次總成則可指將與其他組件或另一次總成作組合以完成一總成之組件的一組合。然而,一次總成在本文未與一“總成”區別,且不同用語僅為方便描述而使用。提及一總成係可指原可視為是一次總成者,且兩者皆指組件的一整合或組件。
可使用的電協定或標準可包括有通用序列匯流排(USB)(標準或迷你)、高解析多媒體介面(HDMI)、顯示埠(DisplayPort)(包括迷你顯示埠(MiniDisplayPort)(MDP))。將瞭解:各不同標準可包括用於電接觸總成的一不同組態或腳位。此外,接觸殼體的尺寸、形狀及組態係依據標準而定,包括對於對應連接器的對接之公差。因此,一連接器的佈局可能對於不同標準而為不同。如同熟習該技術者將瞭解:一光學介面係需要視線連接以具有與一接收器的一光學信號發送器介面(諸如一透鏡及一光纖、或兩透鏡)。
圖3是其中可使用一主動光學線纜總成之一系統的一實施例之方塊圖。系統300包括裝置310,其可包括一數量的裝置之任一者,包括一桌上型或膝上型電腦、一網路型筆電、一平板運算裝置、或其他如是裝置。除了運算裝置外,將瞭解:許多其他類型的電子裝置可併入有本文討論的連接器類型之一或多者,且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同樣良好適用於如是電子裝置中。其他如是電子裝置的範例可包括手持式裝置、智慧型手機、媒體裝置、多媒體裝置、記憶體裝置、攝影機、錄音機、I/O裝置、聯網裝置、遊戲裝置、遊戲主機、或有可能包括如是一連接器的任何其他電子裝置。
裝置310包括處理器(proc)312,其代表用以處理電及/或光學信號I/O信號之任何類型的處理組件。處理器312係為一種抽象概念,且將瞭解可使用單一處理裝置,包括一多核心裝置,或可使用多重分離的裝置。處理器312可包括或身為一微處理器、可程式化邏輯裝置或陣列、微控制器、信號處理器、或某組合。
裝置310包括與插塞332構成介面之埠320。插塞332係為一連接器插塞,其容許周邊裝置330(其可為上述相同類型裝置的任一者)互連於裝置310。插塞332可直接建造在周邊裝置330內(具有或沒有一繩線)、或可經由一獨立線纜被互連至周邊裝置330。在一實施例中,插塞332支援經由一光學介面、一電介面、或兩者之導通。
插塞332對接於裝置310的埠320。本文所用的將一連接器對接於另一連接器係指提供一機械連接。一連接器對接於另一連接器典型亦提供一導通連接。埠320包含殼體322,其提供機械連接機構。在一實施例中,埠320包括電及光學介面組件。在一實施例中,埠320只支援一電介面。
在一於裝置310中支援光學介面作用之實施例中,裝置310包括光學路徑324。光學路徑324代表一或多個組件,其可包括在處理器312與埠320之間傳送一光學信號的處理及/或終止組件。傳送一信號係可包括產生及轉換至光學性、或接收及轉換至電性,如下文更詳細描述。在一於裝置310中支援來自埠320的電介面作用之實施例中,裝置310包括電路徑326。電路徑326代表在處理器312與埠320之間傳送一電信號的一或多個組件。
將瞭解:光學路徑324的一部分雖可包括電組件(特別是用於處理器312轉換至/自電性),光學路徑324係以一光學信號傳送在裝置310接收或自裝置310送出的一信號。反之,電路徑326以一電信號傳送在裝置310接收或從裝置310送出的一信號。因此,光學路徑324提供用於埠320的一導通路徑作為一光學介面,且電路徑326提供用於埠320的一導通路徑作為一電介面。
埠320、殼體322、及光學與電路徑(分別為324及326)係支援上述連接器實施例。在一實施例中,插塞332包括一主動光學連接器(AOC)總成,諸如上述。如同上述,AOC總成係包含一包括一光學透鏡的光學連接器、與一包括一光纖的跨接件連接器之間的介面。連接器之間的介面作用係以一平坦表面互連及C型對準特徵達成。在一實施例中,一閂鎖係增強連接器之間的機械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裝置310只支援位於埠320的電介面作用。因此,插塞332可從藉由電接頭的電介面作用轉換至一將在線纜334轉移的光學信號。周邊裝置330可隨後在光學與電性之間作轉換以在線纜334上接收及發送信號。
圖4是其中可使用平坦表面介面連接器之一行動裝置的一實施例之方塊圖。運算裝置400代表一行動運算裝置,諸如一運算平板、一行動電話或智慧型手機、一具無線能力的電子閱讀器、或其他無線行動裝置。將瞭解:在如是一裝置400中概括顯示特定的組件、而並未顯示如是一裝置的全部組件。
裝置400包括處理器410,其進行裝置400的主要處理操作。處理器410可包括一或多個物理裝置,諸如微處理器、應用處理器、微控制器、可程式化邏輯裝置、或其他處理部件。處理器410所進行的處理操作係包括執行一可供執行應用軟體及/或裝置功能的作業平台或作業系統。處理操作係包括有關於藉由一人員使用者或其他裝置的I/O(輸入/輸出)之操作、有關於功率管理之操作、及/或有關於將裝置400連接至另一裝置之操作。處理操作亦可包括有關於音訊I/O及/或顯示I/O之操作。
在一實施例中,裝置400係包括音訊次系統420,其代表與將音訊功能提供至運算裝置相關聯之硬體(譬如音訊硬體及音訊電路)及軟體(譬如驅動器、編解碼器等)。音訊功能可包括揚聲器及/或耳機輸出,暨麥克風輸入。用於如是功能的裝置可被整合至裝置400內、或連接至裝置400。在一實施例中,一使用者係藉由提供被處理器410接收及處理的音訊命令而與裝置400互動。
顯示次系統430代表提供一視覺及/或觸覺顯示以供一使用者與運算裝置互動之硬體(譬如顯示裝置)及軟體(譬如驅動器)組件。顯示次系統430係包括顯示介面432,顯示介面432包括用來將一顯示提供給一使用者的特定螢幕或硬體裝置。在一實施例中,顯示介面432係包括與處理器410分離之邏輯以進行有關於顯示的至少部分處理。在一實施例中,顯示次系統430包括一將輸出與輸入提供給一使用者之觸控螢幕裝置。
I/O控制器440代表有關於與一使用者互動之硬體裝置及軟體組件。I/O控制器440可操作以管理身為音訊次系統420及/或顯示次系統430的部份之硬體。此外,I/O控制器440顯示對於連接至裝置400的額外裝置之一連接點,一使用者有可能經由其與系統互動。譬如,可附接至裝置400之裝置係有可能包括麥克風裝置、揚聲器或立體音響系統、視訊系統或其他顯示裝置、鍵盤或小鍵盤裝置、或配合使用諸如讀卡器或其他裝置等特定應用之其他I/O裝置。
如上述,I/O控制器440可與音訊次系統420及/或顯示次系統430互動。譬如,經由一麥克風或其他音訊裝置的輸入係可提供用於裝置400的一或多個應用或功能之輸入或命令。此外,對於顯示輸入可以添加或取代方式提供音訊輸入。在另一範例中,若顯示次系統包括一觸控螢幕,顯示裝置亦作為一輸入裝置,其可至少部份地由I/O控制器440管理。亦可在裝置400上具有一額外的鈕或開關以提供由I/O控制器440管理的I/O功能。
在一實施例中,I/O控制器440係管理諸如加速計、攝影機、光感測器或其他環境感測器等裝置、或可被包括在裝置400中的其他硬體。輸入係可為直接使用者互動的部份、並亦將環境輸入提供給系統以影響其操作(諸如雜訊的過濾、調整顯示之明度偵測、施加攝影機用的一閃光燈、及其他特徵)。
在一實施例中,裝置400包括用以管理電池功率使用、電池充電、及有關於功率節省操作的特徵之功率管理450。記憶體次系統460包括用於在裝置400中儲存資訊之記憶體裝置。記憶體可包括非依電性(通往記憶體裝置的功率若中斷,則狀態不變)及/或依電性(通往記憶體裝置的功率若中斷,則狀態不定)記憶體裝置。記憶體460可儲存應用資料、使用者資料、音樂、照片、文件、或其他資料,暨有關於系統400功能及應用的執行之系統資料(不論長期或暫時性)。
連接性470係包括硬體裝置(譬如無線及/或有線連接器及導通硬體)及軟體組件(譬如驅動器、協定堆疊)以使裝置400能夠導通於外部裝置。裝置可為分離的裝置,諸如其他運算裝置、無線存取點或基地站、暨諸如手機、印表機、或其他裝置等周邊。
連接性470可包括多重不同類型的連接性。一般化來說,裝置400顯示具有蜂巢連接性472及無線連接性474。蜂巢連接性472概括係指無線載體提供的蜂巢網路連接性,諸如經由GSM(全球行動通信系統)或變異或衍生物、CDMA(分碼多重近接)或變異或衍生物、TDM(分時多工化)或變異或衍生物、或其他蜂巢服務標準所提供者。無線連接性474係指不是蜂巢式的無線連接性,並可包括個人區域網路(諸如藍牙)、局部區域網路(諸如WiFi)、及/或寬廣區域網路(諸如WiMax)、或其他無線通信。
周邊連接480係包括硬體介面及連接器、暨軟體組件(譬如驅動器、標準堆疊)以產生周邊連接。將瞭解:裝置400可身為前往其他運算裝置之一周邊裝置(“前往”482)、暨具有與其連接之周邊裝置(“來自”484)。裝置400常具有一“搭接(docking)”連接器以連接至其他運算裝置以供諸如管理(譬如下載及/或上傳、改變、同步化)裝置400上的內容物等目的。此外,一搭接連接器可容許裝置400連接至可容許裝置400控制內容物輸出至譬如音視或其他系統之特定周邊。
除了一專用搭接連接器或其他專用連接硬體外,裝置400可經由常見或以標準為基礎的連接器產生周邊連接480。常見類型可包括通用序列匯流排(USB)連接器(其可包括一數量的不同硬體介面之任一者)、顯示埠(DisplayPort)包括迷你顯示埠(MiniDisplayPort(MDP))、高解析多媒體介面(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火線(Firewire)、或其他類型。
在一實施例中,經由光學互連建立一或多個周邊連接。當使用一光學互連時,可使用一光學插塞及容槽。在一實施例中,如上述,連接器可具有包含C型特徵的平坦表面以被動地對準光學互連。一閂鎖可進一步支撐互連。
就本文所描述的不同操作或功能之範圍來說,其可被描述或定義成軟體碼、指令、組態、及/或資料。內容物可為可直接執行式(“物件”或“可執行”形式)、來源碼、或差異碼(“△(delta)”或“補綴”碼)。可經由一儲存有內容物的製造物體、或經由一操作一導通介面以經由導通介面傳送資料之方法來提供本文所描述實施例的軟體內容物。一機器可讀式儲存媒體係會造成一機器進行所描述的功能或操作,並包括以可被一機器(譬如運算裝置、電子系統等)存取的一形式儲存資訊之任何機構,諸如可讀取/不可記錄式媒體(譬如唯讀記憶體(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M)、磁碟儲存媒體、光學儲存媒體、快閃記憶體等)。一導通介面係包括對於一硬體、無線、光學等媒體的任一者構成介面之任何機構,以導通至另一裝置諸如一記憶體匯流排介面、一處理器匯流排介面、一網際網路連接、一碟控制器、等。可藉由提供組態參數及/或傳送信號以準備使導通介面提供一描述軟體內容物的資料信號,來組構導通介面。可經由送到導通介面的一或多個命令或信號來存取導通介面。
本文所述的不同組件可為一用於進行所描述操作或功能之部件。本文所述的各組件係包括軟體、硬體、或其一組合。組件可被實行成軟體模組、硬體模組、特殊應用硬體(譬如特殊應用硬體、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s)、數位信號處理器(DSPs)等)、嵌入式控制器、硬體電路、等。
除本文描述者外,可對於本發明的所揭露實施例及實行方式作不同修改而不脫離其範圍。因此,本文的圖示及範例應以示範性而非限制性意義詮釋。本發明的範圍應僅參照申請專利範圍被界定。
110‧‧‧印刷電路板總成(PCBA)
120‧‧‧接觸殼體
140‧‧‧透鏡體部
142‧‧‧對準根段
146‧‧‧透鏡表面
148‧‧‧光學透鏡
150‧‧‧跨接件連接器
160‧‧‧光纖
170‧‧‧閂鎖
176‧‧‧閂鎖170的下部分
权利要求:
Claims (20)
[1] 一種光學透鏡連接器,包含:一透鏡體部,其具有配置於該體部上之一光學透鏡,經由該光學透鏡交換光學信號;及兩C型對準結構,其位於該透鏡體部的一表面之一周邊上,該等C型對準結構位於該透鏡體部的表面之一平面中,其各僅在三側上於該平面中圍繞一實質矩形空間,該平面係正交於經過該光學透鏡的光傳播之一聚焦線,該等對準結構具有實質平面表面及實質矩形橫剖面,該等矩形空間係與用以使一光纖與該光學透鏡構成介面之一跨接件連接器上的對接停止表面機械性構成介面,該等對準結構將該跨接件連接器的光纖被動地對準至該光學透鏡,且當與該光學透鏡連接器構成介面時限制該跨接件連接器的側向及垂直動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透鏡連接器,其中該等C型對準結構從該透鏡體部延伸出一距離,該距離生成該光纖與該光學透鏡之間的一所欲間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透鏡連接器,其中該等實質矩形空間的開啟側在該平面中面對彼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透鏡連接器,其中該透鏡體部包括與該光學透鏡相鄰之一全內反射(TIR)表面以在一光學積體電路與該光學透鏡之間耦合該等光學信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透鏡連接器,其中該透鏡體部進一步包含:凹口,其位於一表面上接收一閂鎖,以將該跨接件連接器機械性固定至該光學透鏡連接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光學透鏡連接器,其中各對準結構進一步包含:一凸緣,其延伸於該透鏡體部的一頂表面上方,其中該頂表面係為與將被安裝在一連接器總成基材上之該透鏡體部的一表面呈相對之一表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學透鏡連接器,進一步包含:一印刷電路板(PCB),其上配置有該透鏡體部,該光學透鏡與一用於在光學及電信號之間作轉換的光電電路交換光學信號;及一電接觸殼體,其配置於該PCB上以電性交換由該光電電路所轉換的信號。
[8] 一種光學透鏡連接器,包含:一體部部分;一光學透鏡,其配置於該體部部分中,經由該光學透鏡交換光學信號;及兩C型根段部分,其位於該透鏡體部的一表面之一周邊上,該等C型根段部分各僅在三側上於該表面的一平面中圍繞一實質矩形空間,該平面係正交於經過該光學透鏡的光傳播之一聚焦線,該等對準結構具有實質平面表面及實質矩形橫剖面,該等矩形空間係與用以使一光纖與該光學透鏡構成介面之一跨接件連接器上的對接停止表面機械性構成介面,該等C型根段部分將該跨接件連接器的光纖被動地對準至該光學透鏡,且當與該光學透鏡連接器構成介面時限制該跨接件連接器的側向及垂直動作。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光學透鏡連接器,其中該等C型根段部分從該體部部分延伸出一距離,該距離生成該光纖與該光學透鏡之間的一所欲間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光學透鏡連接器,其中該等實質矩形空間的開啟側在該平面中面對彼此。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光學透鏡連接器,其中該體部部分包括與該光學透鏡相鄰之一全內反射(TIR)表面以在一光學積體電路與該光學透鏡之間耦合該等光學信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光學透鏡連接器,其中該體部部分進一步包含:凹口,其位於與配置有該光學透鏡的該表面呈相對之一表面上,以接收一閂鎖將該跨接件連接器機械性固定至該光學透鏡連接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光學透鏡連接器,其中各C型根段部分進一步包含:一凸緣,其延伸於該體部部分的一頂表面上方,其中該頂表面係為與將被安裝在一連接器總成基材上之該體部部分的一表面呈相對之一表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光學透鏡連接器,進一步包含:一印刷電路板(PCB),其上配置有該體部部分,該光學透鏡與該PCB上之一用於在光學及電信號之間作轉換的光電電路交換光學信號;及一電接觸殼體,其配置於該PCB上以電性交換由該光電電路所轉換的信號。
[15] 一種光學透鏡總成,包含:一印刷電路板(PCB),其具有一電接觸殼體以與一對接接觸裝置電性交換信號;一跨接件連接器,其具有一光纖以與一光學透鏡交換一光學信號;一光學透鏡連接器,包括一透鏡體部,其具有配置於該體部上的該光學透鏡,經由該光學透鏡交換光學信號;及兩C型對準結構,其位於該透鏡體部的一表面之一周邊上,該等C型對準結構位於該透鏡體部的表面之一平面中,其各僅在三側上於該平面中圍繞一實質矩形空間,該平面係正交於經過該光學透鏡的光傳播之一聚焦線,該等對準結構具有實質平面表面及實質矩形橫剖面,該等矩形空間係與該跨接件連接器上的對接停止表面機械性構成介面,該等對準結構將該跨接件連接器的光纖被動地對準至該光學透鏡,且當與該光學透鏡連接器構成介面時限制該跨接件連接器的側向及垂直動作;及一閂鎖,其將該光學透鏡連接器機械性固定至該跨接件連接器。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光學透鏡總成,其中該等C型對準結構從該透鏡體部延伸出一距離,該距離生成該光纖與該光學透鏡之間的一所欲間隔。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光學透鏡總成,其中該等實質矩形空間的開啟側在該平面中面對彼此。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光學透鏡總成,其中該透鏡體部包括與該光學透鏡相鄰之一全內反射(TIR)表面以在一光學積體電路與該光學透鏡之間耦合該等光學信號。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光學透鏡總成,其中該透鏡體部進一步包含:凹口,其位於一表面上,以接收該閂鎖將該跨接件連接器機械性固定至該光學透鏡連接器。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光學透鏡總成,其中各對準結構進一步包含:一凸緣,其延伸於該透鏡體部的一頂表面上方,其中該頂表面係為與將被安裝在該PCB上之該透鏡體部的一表面呈相對之一表面。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516816B|2016-01-11|具有c型平面對準及固定特徵的光學收發器介面
TWI502235B|2015-10-01|具有平面對準和固定之光學收發器介面
KR101287247B1|2013-07-17|정렬 범프 및 노치를 사용한 커넥터 정렬
JP5836954B2|2015-12-24|統合された光および電気インタフェース
TW201331652A|2013-08-01|二維高密度光學連接器
TWI537623B|2016-06-11|光學連接器及用於光學連接之系統
US7980898B2|2011-07-19|Augmented small form-factor connector
TWI516817B|2016-01-11|傳發及接收光訊號的設備,傳發及接收光訊號的系統及提供光訊號的方法
JP6363193B2|2018-07-25|ハイブリッド式電気/光コネクタ
WO2021139419A1|2021-07-15|面板化led显示模组及led箱体
US7972181B1|2011-07-05|Compound female connector
CN104516849A|2015-04-15|无线扁平光连接器
WO2018045870A1|2018-03-15|Usb type-c connector with a secondary port
US20070293267A1|2007-12-20|Multi-functi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device
JP5963731B2|2016-08-03|装置および方法
JP3165977U|2011-02-10|複合雌コネクタ
TWI495209B|2015-08-01|儲存裝置
CN209497047U|2019-10-15|热插拔式接口连接器
CN215181035U|2021-12-14|一种光模块
JP6034778B2|2016-11-30|入出力(i/o)装置
WO2021120669A1|2021-06-24|一种光模块
TWI528063B|2016-04-01|平板電腦
CN203433823U|2014-02-12|一种具有双接头的usb闪存驱动器
CN104793299A|2015-07-22|组合光和电气接口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TWI516816B|2016-01-11|
US9128248B2|2015-09-08|
WO2013077879A1|2013-05-30|
US20130279853A1|2013-10-24|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US6095697A|1998-03-31|2000-08-01|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Chip-to-interface alignment|
KR20000031072A|1998-11-03|2000-06-05|윤종용|광커넥터 모듈|
US6634797B2|2001-12-27|2003-10-21|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Multi-fiber array assembly|
US7033085B2|2002-11-29|2006-04-25|Kendra Gallup|Fiber-optic connector for releasably coupling an optical fiber to an optoelectronic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
US7850373B2|2007-03-12|2010-12-14|Hitachi Cable, Ltd.|Optical block reinforcing member, optical block and optical module|
TWI425267B|2009-10-30|2014-02-01|Hon Hai Prec Ind Co Ltd|光纖連接器|
JP5246136B2|2009-11-04|2013-07-24|日立電線株式会社|光送受信器|
CN102062903B|2009-11-13|2013-08-28|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光纤耦合连接器|
TWI459661B|2010-02-03|2014-11-01|Hon Hai Prec Ind Co Ltd|光纖插頭、光纖插座及光纖連接器|
US20110222823A1|2010-03-12|2011-09-15|Xyratex Technology Limited|Optical connector and a method of connecting a user circuit to an optical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8297856B2|2010-12-13|2012-10-30|Sae Magnetics Ltd.|Electro-optical module and multi-functional latch member therefor|
WO2012099769A2|2011-01-20|2012-07-26|Corning Incorporated|Receptacle ferrule assemblies with gradient index lenses and fiber optic connectors using same|
TWM449965U|2011-06-14|2013-04-01|Molex Inc|具有一體扣合機構的套管組件|
WO2013105975A1|2012-01-13|2013-07-18|Intel Corporation|Ir reflowable optical transceiver|
US9946032B2|2012-04-20|2018-04-17|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Fiber optic modules having a fiber tray, optical-to-optical fiber optic connectors, and methods thereof|
TWI599807B|2012-12-19|2017-09-21|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光纖連接器|US9429724B2|2012-01-27|2016-08-30|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Stackable interface modules for customized network functions|
JP2014071414A|2012-10-01|2014-04-21|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DE112014002201A5|2013-04-29|2016-06-23|Silicon Line Gmbh|Vorrichtung zum Einkoppeln und/oder Auskoppeln optischer Signale|
JP2015169761A|2014-03-06|2015-09-28|ソニー株式会社|光コネクタとケーブルおよび光通信装置|
JP6417723B2|2014-06-06|2018-11-07|株式会社リコー|検査装置|
US20170093227A1|2015-09-30|2017-03-30|Apple Inc.|Corrosion resistant optical connector with accompanying circuitry|
US9606305B1|2015-11-05|2017-03-28|Sae MagneticsLtd.|Optical engine for data communication|
US10191216B2|2016-08-30|2019-01-29|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Fiber-to-waveguide optical interface device and components for photonic systems|
US10228520B2|2016-08-30|2019-03-12|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LLC|Fiber-to-waveguide optical interface devices and coupling devices with lenses for photonic systems|
US10514508B2|2018-04-30|2019-12-24|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Laterally mated optical connectors|
法律状态: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PCT/US2011/062092|WO2013077879A1|2011-11-23|2011-11-23|Optical transceiver interface with c-shaped planar alignment and securing|
[返回顶部]